怀远新闻,怀远教育,怀远旅游,怀远房产,怀远论坛(http://www.jnhmr.com):兵力悬殊打成僵局 中国一个连造就韩国人的噩梦
一个连,仓促接过友军留下的“烂摊子”,山高路窄重装备运不上来,无工事依托、无炮火支援、后勤保障尚未到位、敌情地形均不了解……
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们要面对数量数十倍于自己,又有整整6个炮兵营火力支援,外加空中力量辅助,乘胜而来士气正旺的敌人。
他们必须顶住,为身后主力部队赢得展开兵力和装备的时机;他们能够顶住,因为超乎常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。
他们在阵地坚守了5天4夜,并使得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折损过半。
这个战场奇迹,发生在68年前的朝鲜战争中。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204师612团1连,他们这次惨烈的战斗并不“知名”,但却值得永远铭记。
1
志愿军仓促接过了一个“烂摊子”
1951月10月5日,美军第2师在经历了“伤心岭”惨败后发起了“底线得分行动”,再次对“伤心岭”发动进攻。
[注:“伤心岭”,为朝鲜战场东线文登里附近的高地,1951年9月至10月,美军为首的所谓“联合国军”在这里发动进攻,投入大量兵力和火力,遭到朝鲜人民军的顽强阻击,损失惨重,筋疲力尽,仍以失败告终,美国人因此称这里为“伤心岭”(Heartbreak Ridge,或称“断肠岭”)]
这次进攻,美军充分吸取了之前战败的经验教训,一改以往使用装甲力量的基本原则,改为组成坦克、步兵特遣队,从两翼快速插入,不要炮火掩护,在空中力量掩护下,利用坦克直瞄火力定点打击,逐一夺取山头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坦克劈入战”。
其实,朝鲜半岛东侧的地形并不适合装甲集群作战,但美军一改作战常规,大大出乎防御的朝鲜人民军的意料,取得了极为惊人的效果。之前久攻不下的“伤心岭”防御体系瞬间被打破,人民军伤亡惨重,已无法支撑。
美军,的确是一支极善于使用武器装备的军队,其在基于武器的战术这方面上处于世界顶尖水平,尽可能地将武器的作战效能最大化,这一变招,改变了战局。
眼看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损失严重,志愿军六十八军204师被迫提前投入战斗,在兵力、兵器尚未集结到位,无工事依托、无炮火支援、后勤保障尚未到位、敌情地形均不了解的情况下,边接防、边战斗、边展开,战斗情境之被动是志愿军部队甚少遇到的。
投入战斗后,志愿军204师610团与配属的打坦克大队在文登川河谷经反复激战,遏制了美军装甲特遣队的进攻势头。这就是著名的文登里打坦克战斗。
而我们今天要讲的,是发生在附近的另一个少为人知的惨烈故事。
在美军第2师的西侧,是配合美军进攻的韩军第八师团。
韩军的战斗力,往往被很多人所小看,认为其与美军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诚然,朝鲜战争中韩军多次一溃千里的表现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,但实际上韩军步兵在进攻中的战斗力甚至要强于美军。当其身后有大量美军支援火力的时候,韩军步兵的战斗意志,要远高于美军步兵,在这种情况下的韩军特别嚣张和凶猛。而韩军容易溃逃的原因,也正是在于其“借势而行”的特点,一旦遭遇失败,掉头跑得比谁都快。
如今朝鲜人民军撤退的情况下,韩军第八师团又开始嚣张起来,攻击势头非常之猛,推进速度基本保持与东侧翼的美军平齐。虽然志愿军204师投入了战斗,但因仓促应战只能边打边退,这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罕有的不利局面。
2
兵团司令员:“丢了阵地,我撤了你这个军长,军法从事!”
很快,韩军第八师团攻至938.2高地前。这个时候,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都坐不住了,听取了六十八军军长陈坊仁的报告后厉声喝道:
“为什么顶不住?什么原因?”
陈坊仁回答:
“我们接替人民军仓促应战,敌众我寡,敌军火力十分强大。而这一带山高路窄,我军火炮根本拉不上去,部队只能以轻武器应战。”
听了回答杨成武急眼了:
“汽车上不去,人也上不去吗?你不会叫他们把炮拆开,用人抬上去!”
“火炮必须拉上去,贻误战机,丢了阵地,我撤了你这个军长,军法从事!”
陈坊仁和杨成武是老战友了,关系甚好,如此发火可见战况之险。唉,没办法啊,美军突然改变战法打了人民军一个措手不及,志愿军只能仓促顶上。“兵力、兵器不能展开,强敌即为弱敌”,再精锐的部队、再好的装备,无法放到战场上,等同于无。
(图为战场区域的地形,密密麻麻的山头,仓促上阵的204师,步兵能上,火炮就头疼了)
在这种情况下,志愿军接下来要做的事就很明显了:前沿部队必须顶住韩军疯狂进攻,为主力部队兵力、兵器的展开赢得宝贵的时间。
这个任务,就得由在鱼隐山前938.2高地上的612团1连来完成。
938.2高地是鱼隐山前最主要的一道屏障,而鱼隐山是中部战线的制高点,俯视群山,甚是险要。美韩军一旦占领了鱼隐山,既可以向东迂回朝鲜人民军,又可以向西迂回志愿军六十七军金城以北、淮阳以南地区,还可以向北直奔元山,插高城,夺取金刚山。